根據《中國企業家》雜志的文章,俞敏洪在參加“2015年中國綠公司年會”時表示,自己跟馬云的區別就是盲目自信的區別,馬云如此的盲目自信,以至于盲目自信自己的東西變成了現實。所以,“自信,哪怕是盲目的自信,比懦弱和考慮周到要強一百倍”。
俞敏洪的成功四要素
俞敏洪將這些年他和他的新東方一路走來的成就進行了一些總結,歸納為四條。
一,做人要有正確的渴望,每天都取得一點進步
俞敏洪生動地將這種渴望比作國家的五年計劃。他認為對于大多數人而言,想清楚一個終生目標是不可能的,畢竟時代也會變化得相當快。他直言不諱:“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都搞不清楚新東方未來在不在,不需要想清楚未來五年怎么樣。但是我在今天必須努力的理解移動互聯網時代正在發生什么,并且把我理解的正在發生的事情運用到新東方未來的發展中。”
二,在絕望時善于修煉自己并安心等待
絕望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情緒,經歷過絕望的人都知道,它不會一下子殺死你,但它會慢慢一點一點地剝奪掉一個人的熱情和行動力。如何挺過絕望?俞敏洪舉了自己的例子。他在20多歲的時候得了肺結核,但他在醫院的365天里,卻讀了300多本書,他盡力去從書中尋找愛好和進行思考。說道絕望中的等待,俞敏洪表示:“在遇到困境和絕境的時候,不能停止生命的運作,必須知道在方寸之中,依然可以增加自己生命的厚度和生命的強度,可以讀書,可以鍛煉某種技能,只要你覺得修煉方向是正確的,你的生命就一定是不斷形成能量的過程,這個能量到最后早晚有一天會爆發出來。”
三,成功需要酒神精神,需要一瞬間突破的勇氣
在這一條上,俞敏洪格外幽默地那馬云說事。“馬云和我都是做外語培訓起家的,幾乎同時開了外語培訓班,我一下開成了,從第一個班13個學生,第三年有五千個學生,馬云開了三年,三年以后,他第一個班招了20人,第三年還是20人,沒干成,只能想辦法干別的,所以就干成阿里巴巴。”
揭老底到這還沒打止,更“損”的是,俞敏洪還笑言:“我考三年英語,考的是北大本科,他考的是杭州師范的???,不光看到了長相的差別,還看到了智商的差別。”正是通過“吐槽”馬云,他說明了一個問題,成功需要這種從失敗中迅速走出,越挫越勇的精神。
四,引領變革,要養成從本質上改變自己思維的能力
在這個變革的時代,沒有什么比穩扎穩打的同時又敢為人先更重要了。用老辦法解決新問題或者不能跳出原來的思維定勢看問題,都會導致企業陷入危機。俞敏洪表示:“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如何把挑戰和危機變成機遇,這是企業家最重要的能力,但是這種變革必須從思維邏輯上改變,愛因斯坦說過一句話,一個問題要解決,用原來產生這個問題的思維模式去解決是完全不可能的,因為這個問題是原來的思維模式產生的,用現有的思維模式去解決問題是不可能的,這也是常常使很多企業陷入困境的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