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更聚焦
電商發展的現實問題,所以虎嗅提前邀請到能來杭州FM節的分享嘉賓,對2016年上半年電商行業六大熱點事件進行了復盤解答。讓大家提前感知撫摸節“真實·犀利”的特性。
事件一:跨境電商新政按下“暫停鍵”
4月8日,跨境電商新稅政實施,當日大量訂單被攔截,保稅區癱瘓。之后,平臺斷貨、部分店鋪關店、保稅倉出現大面積閑置。新政實施一個月后,5月份,海關總署發文,確定跨境電商新政緩行一年執行。過渡期內,各試點城市將按照新政前的模式進行監管。
[豐趣海淘CEO 任曉煜]
任曉煜點評:
表面上看到暫緩的原因是新政,特別是正面清單的出臺,對現有跨境電商,尤其是對保稅模式高度依賴的跨境電商沖擊非常大,同時正面清單在實施層面,各試點城市也需要更加明確的指導細則的出臺后才能真的能夠落地。從行業穩定發展,從監管落地,都需要有一定的緩沖期,所以出來了這個實施暫緩的過渡期。從大的局面看,跨境電商變成區別于貿易,區別于行郵,有了獨有稅率的全新的跨境交易方式,在監管上自然不能套既有的游戲規則,要有配套的新的規則。
這需要頂層設計層面的磨合,涉及到不同的監管部門的協調作戰,所以需要時間。新政從看到的方向看是稅改和正面清單的改變,同時也是保稅模式和直郵模式監管方式的區別優化的過程,相信一年后重啟,會發生的變化是:1、對貨物屬性的保稅備貨和物品屬性的直郵模式會有區別性的細化政策出臺。各自適合的類目和商品會有更明顯的區別性和優化。2、保稅備貨模式最后我認為會定位于貿易簡易化先行先試和平行進口先行先試的角色上。而直郵的監管方式是偏物品性質,會更加靈活。
虎嗅:在“暫緩”新政的這一年里,跨境電商們該如何調整應對重啟?除了新政,您覺得當前跨境電商們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任曉煜解答:
新政,也是跨境電商被真正承認為第三種交易方式的全新的跨境交易方式。新政暫緩的一年間,目前的跨境電商企業必須要看到接下來會發生什么,需要解決什么問題。
1、適合規?;纳唐奉I域(保稅備貨模式),會進入更多的傳統供應鏈端的企業,對目前跨境電商的企業而言覺的是門檻的通關單,各類資質認證,對供應鏈強豪不是什么門檻。所以,這種保稅備貨模式下玩家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一直在觀望的很多企業會順勢進入這個領域,一起來做大市場。整體行業的盤子會更大,也會在一些新興的類目上出現爆發式的增長空間,但沒有足夠快的速度向上游拓展供應鏈能力,也不能在新品類挖掘中勝出的電商會比較痛苦。
2、直郵業務模式,更加適合碎片化,個性化的交易特征,對接非標商品,真正的打造直郵供應鏈能力的玩家才會勝出。會把非規?;?,個性化碎片化的跨境交易做成產業的從業者會勝出。這包含了趕商品的效能,跨境2C供應鏈的效能,以及導購機制的效能化等課題。短平快的供應鏈機制能否建立,是這個模式下的玩家更應該重點關注的競爭壁壘,而不是重點去看補貼用戶的規模。
事件二:傳統企業需不需要設立自己的電商事業部?
今年2月份,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劉強東語出驚人“作為傳統品牌企業家忘記電商吧,回去第一件事是把電商部門撤掉”,之后馬云疑似隔空喊話,“電商不是一個零售的渠道,不是一個銷售的方式,而是一個思想觀念的進步。不是電商部門要關掉,而是思考如何把電商部門做得更強大。”
[銀泰商業CEO 陳曉東]
陳曉東點評:
現在零售企業大部分都嘗試了電商部門,本身就說明電商部門存在是有必要的。當下是一個互聯網+時代,線上線下結合已經不再是趨勢,是現實。中國存在消費升級的巨大機遇。無論是實體零售還是電商都需要順應消費升級的趨勢。未來的零售是運營成本的比較,發展到極致的O2O成本上比B2C有優勢。
虎嗅:銀泰的轉型之路上,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么?你們對應的解決方案是什么?
陳曉東解答:
銀泰在轉型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是如何“打翻”。公司上下達成一個基本共識是:任何一個企業終將被打翻,區別在于是被別人打翻在地,還是自我打翻。我們毫不猶豫選擇自我打翻,通過“以客為先,創新變革,關愛員工”的理念,拓展我們的泛渠道,實施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線上線下同價同款是必然趨勢,線上專供款是死路一條。線上線下同款、同價一定會在某一個時刻被某些企業做到,我們希望是其中的一個。2015年“雙11”的時候,我們并沒有完全做到線上線下同價,但是我們一直在推動。后來我們實施任性退,凡同款商品高于網上價格我們就賠。消費者怕我不賠,我拉了一家保險公司跟我一起賠。到2016年,我們會在七個重要節點做到線上線下同價。
零售商要為消費者做到真正的“背書”是在品質、信譽和價格上。目前,消費者在百貨店、購物中心已經買不下手了,為什么?加價率太高了。樹形結構的供應鏈太長了,從省級到縣級?,F在要做的是把供應鏈縮短到合理的長度。

[找鋼網首席戰略官、前央視知名主持人 郎永淳]
郎永淳點評:
傳統企業設不設電商部門是他們內部的事兒,擁不擁抱電商則是我們的事兒。傳統企業擁抱電商,可幫助其減少中間環節、提高利潤、完善產業鏈、實現按需生產的目標,讓良幣驅逐劣幣。
以鋼鐵行業為例,傳統鋼鐵產業鏈“痛點”諸多。5年前,傳統鋼貿供應鏈中最多有八九個層級,分別是鋼廠—多級代理商(包括代理商、庫存商)—搬磚頭戶(俗稱黃牛)—服務商—終端用鋼企業,效率因繁復的環節而低下,利潤因多級中間商存在被層層盤剝。鋼鐵電商的崛起,中間環節被大幅壓縮,幫助客戶跳過N級代理商,直接從鋼廠購貨。除交易環節外,產業互聯網最被外界看重的是大數據業務,以及由大數據帶來的按需生產等內容。不管他們內部設不設立“電商部門”,但擁抱互聯網、擁抱電商是必然選擇。
虎嗅:找鋼網如何應對經濟發展中,結構性調整出現的鋼鐵產能過剩?
郎永淳解答:
鋼鐵是工業的糧食。鋼鐵的總產值占到中國GDP的10%,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是否安全健康和快速,將決定中國經濟下未來的發展健康度。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對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起到越來越大的促進作用,有望幫助傳統產業重新崛起。
具體來說,通過找鋼網這樣的電商,生產企業將由以前的“批發制”轉向“零售制”。消費者在網上的一舉一動,生產商都能獲悉;針對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生產商可以迅速組織采購、生產和物流配送。在滿足用戶需求后,用戶與生產商之間產生了粘性,鋼鐵行業才有可能從“以產定銷”走向“以銷定產”。
通過“營銷—零售—批發—制造”的倒逼過程,同樣適用于其他傳統行業,能夠幫助制造業實現從“先生產再銷售”到“需求驅動”的目標。
事件三:同行并購,電商輸給了 O2O
自從去年滴滴快滴合并后,就掀起了合并潮,緊接著58、趕集合并,美團、點評合體。不過這些影響行業格局的合并多是出現在O2O領域。電商領域僅有今年初蘑菇街與美麗說額換股合并。二手車也一直傳人人車與瓜子會合并。即便如此,電商的并購在數量和影響力都遠不及O2O 。

[金沙江創投管理合伙人 朱嘯虎]
朱嘯虎點評:
電商之前一直沒有出現過補貼大戰,他們只是打打廣告去獲取用戶,所以這和O2O的補貼大戰的意義不一樣,假如O2O公司雙方合并后,補貼停下來是可以賺錢的。而電商合并后是沒用的,還要花錢去買用戶,小的電商合并起來體量還是太小,與淘寶、京東沒法競爭的,所以電商合并沒啥意義。
虎嗅:今年直播也火氣來了,您為什么選擇投資映客?而“直播+電商”又如何區別與傳統的電視購物?
朱嘯虎解答:
我們去年10月份投資映客,就覺得直播這個風口肯定到了。因為第一個是4G網速很快且便宜普及了。第二個是以手機設備也非常好,以前需要直播設備才能錄制視頻的,現在已經不需要了。第三代PC互聯網時代,YY這類產品已經把直播的習慣
教育了起來。最后一點,90后占了30%以上的上網人群,90后是非常愿意在網上分享自己的生活動態、與人互動。
直播+電商更講究網紅本身的流量效應,靠網紅的人氣帶來銷量,而電視購物更多是靠電視臺本身的收視率,二者還是不一樣的。
事件四:中國網紅產值將遠超電影票房
5月23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發布《2016中國電商紅人大數據報告》,預計2016年紅人產業產值預估接近580億人民幣,遠超2015年中國電影440億的票房金額。與廣告盈利相比,電子商務依然是目前網紅產業中最主要的商業方式。
[蘑菇街&美麗說CEO 陳琪]
陳琪點評:
我自己總結了一套互聯網公司的發展路徑,通常會經歷六個階段:feature、content、benefit、brand、ecosystem and standard。也就是說,首先通過特定功能切入市場,然后做內容沉淀和價值變現,接下來是品牌、生態和制定標準。
網紅們在內容的生產、電商的轉化、社群的運營當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結點作用,是時尚消費生態中物能流動的最重要媒介,依靠個人影響力連接商品和用戶。所以,電商是意見領袖個人價值最有效的變現渠道。
虎嗅:網紅其實并不是什么新產物,過去大家叫“達人”,而為何今年變得如此之熱?您預計“網紅+電商”會火多久?
陳琪解答:
其實,這一波網紅熱潮,是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醞釀期的。最早一批是因為臉長得好看,或者言行特別出位,而被大家知道。后來,各種修圖app越來越強大,臉長得好不好看或者說照片po出來好不好看,變成了一件越來越低成本的事情,于是新一代的網紅就開始嘗試更多元化的展現方式,比如旅游達人、健身達人、時尚達人。這樣一個從外表到內在所驅動的網紅發展路徑,實質上也符合新一代的年輕消費人群越來越獨立,希望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狀態的訴求。這些在某一領域里將自己的特長發揮到極致的網紅達人們,本質上是在用他們獨特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吸引到粉絲的關注的。
這也說明了另一個重要的商業趨勢是,未來的商業世界,將逐漸從人與貨的關系,轉變到人與人的關系中。換句話說,簡單做個電商,把商品買給用戶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而簡單做個媒體,把時尚內容交付給讀者的時代,也已經過去了。以網紅為核心,采用內容+社區+電商結合的方式,是未來互聯網商業文明繼續發展的方向。
事件五:內容電商的春天真正到來?
吳曉波在微信售賣大米、廚具,杜子健微博推銷“腐酒”,羅胖子在社群叫賣跳蛋。這些已經數見不鮮了,業內他們被稱之內容電商。包括像阿里也在布局,去年9月淘寶高調宣布重金20萬,推出內容開發平臺——淘寶頭條,招募自媒體達人。上個月,俞永福宣布,UC要做內容店鋪。內容電商看起來一篇繁榮,但也避免不了魚龍混雜。
[什么值得買 CEO 那昕]
那昕點評:
1、內容電商的火爆,意味著消費升級大時代的到來。一方面,用戶不再滿足于解決剛需和痛點,開始尋求“種草”和“癢點”,例如旅行、輕奢,或在滿足功能性要求之外,進一步滿足對于“品質”要求的產品;另一方面,用戶的需求水平也在逐步提升,但相比主流需求產品的海量廣告,此類產品了解渠道十分有限,因而催生了包括內容電商在內的、一系列以內容為主的“消費升級產業”。這將催生一個千億級的市場,而大市場需求背景之下,也不難理解參差不齊的內容水平。
2、消費升級的背后,是成長中的中產階級在崛起。歸根到底我們應該知道,自己的用戶是誰。他們不再是滿足于節省開銷的用戶,價格戰的投入產出比在這個領域不會樂觀。他們更看重專業真實的內容,幫助解決消費決策,節省時間、物有所值。也就是說,欲速則不達。踏實做好內容、以專業化而非純商業化作為導向,才是內容電商贏得目標用戶的關鍵。這也是我們積淀六年來一直在做的事。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僅僅是春天,夏天都已經快到了,內容創業成了紅海,現在需要開始準備過冬了。
虎嗅:如果不是大V,或者說是普通電商店鋪,又該如何做內容電商?內容平臺如何權衡大眾讀者對過度商業化內容的反感?
那昕解答:
有需求的用戶在看到對應產品的推薦時,首先想到的是需求被滿足,而非被商業化打擾。用戶從來不排斥“王婆賣瓜”,只是過去賣瓜的方式過于粗放了。精細化內容營銷是中小電商可以參考的一條路。
我們的經驗是:首先,本身定位于推薦值得買的產品,則在用戶訪問之初就已經有了心理預期;其次,提高內容專業度與可讀性,也就是俗稱的“靠譜”,來獲得更多的用戶信任。
去年3月那場動輒數億元補貼、5億元備貨、幾十元秒殺價的“紙尿褲狂歡節”今年沒有繼續。而在去年各大平臺殺價最厲害的時候,一包代購成本價為150元的紙尿褲可以虧68塊,有的平臺僅紙尿褲一項一年就可以虧1000多萬。“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用來形容母嬰電商的價格戰十分形象。

[貝貝網創始人 張良倫]
張良倫點評:
價格戰并不是一件多么值得炫耀的事,因為價格戰本身是和商業模式息息相關的。有些品類注定了要打價格戰,比如奶粉紙尿褲;有些品類注定了沒法打價格戰,比如服裝。所以打不打價格戰看上去是一個創業者的主觀行為,實際上是受制于商業模式的被動行為。去年以來奶粉紙尿褲的價格戰,其實是砸錢買流量,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整個行業的生態。
靠標品沖GMV的母嬰電商,是不成立的。如果想不陷入價格戰的泥潭,就得完善自己的商業模式。價格戰并不能帶來真正的價格優勢,只有通過不斷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創造的持續價格優勢才能成為真正的護城河。
虎嗅:除了奶粉、紙尿褲等流量紅利,母嬰電商新的增長點在哪里?
張良倫解讀:
非標實際上是真正的引流產品,因為購買頻次更高,比如童裝,每月都要為寶寶購買新衣,而尿褲奶粉往往一次囤貨,很長時間都不需要再購買。同時亞洲的制造業和供應鏈從全球來看都很有優勢,因此長期來看電商仍將以中國質造為主,而目前的消費升級對于中國品牌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很多母嬰電商的問題在于品類結構不健康,稅改之前幾乎所有母嬰電商的SKU都集中在奶粉紙尿褲等標品品類,而跨境稅改的落地,無疑對這部分電商的打擊很大。
以上,只是嘉賓們熱熱身..... ......